slogan-1
icon category gospel

觸摸與起身——在愛中得醫治,在恩典中服事 Touch and Rise—Healing in Love, Serving in Grace

Touch and Rise-1

 音頻1

音頻2

 作者:JOY | 喜力文化 JOY CULTURE

講章:觸摸與起身——在愛中得醫治,在恩典中服事
經文:馬可福音 1:29-31

引言:從會堂到家庭——穌的權柄與憐

弟兄姊妹們,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,發生在耶穌剛剛結束會堂的教導與趕鬼之後。祂從公開的宗教場所,走進了門徒西門(彼得)的家庭生活中。這提醒我們:耶穌的權柄不僅在於教導真理、勝過邪靈,更在於祂願意進入我們最私密、最軟弱的處境中。祂關心我們的一切,包括身體的病痛、家庭的難處。

一、耶穌的主動:憐憫的行動(馬可福音 12930節)

經文提到,耶穌「一出會堂」就進了西門的家。有人告訴祂西門的岳母正發熱躺著,但馬可福音特別強調耶穌的「主動」。祂沒有等待人來求,而是直接走向需要的人。

這讓我們思想:

穌的憐憫是即時的:祂不拖延、不猶豫,祂知道我們的痛苦,也願意立刻介入。

祂進入我們的「家」:耶穌不只在會堂顯明權柄,更在家庭中施行醫治。你的家庭正面對什麼難處?耶穌願意進入其中,帶來平安與恢復。

應用:我們是否相信耶穌主動關心我們的生命?是否願意讓祂進入我們每一個需要中?

二、把手與扶起:溫柔的觸摸與能力的興起(馬可福音 1章31節)

耶穌「拉著她的手,扶她起來」。這個動作充滿了溫柔與力量:

「把手」:在當時文化中,發熱的人可能被視為不潔,但耶穌毫不猶豫地觸摸她。這表明祂的愛超越一切界限,祂的觸摸帶來潔淨與安慰。

「扶起來」:原文中的「興起」與後來耶穌叫睚魯女兒「起來」是同一詞根(可5章41節),甚至預表祂自己的復活。這不只是身體的醫治,更是生命的更新——從躺臥到起身,從無力到剛強。

應用:耶穌今天也要「拉著我們的手」,在軟弱中扶持我們。我們是否願意被祂觸摸?是否願意憑信心「起來」?

 

三、醫治與回應:服事的生命(馬可福音 1章31節)

西門的岳母「熱就退了,就服事他們」。這回應有深層意義:

醫治是完全的:沒有恢復期,立刻得著健康。

服事是自然的回應:她不是「回報」耶穌,而是以感恩的心參與神國的工作。「服事」一詞(διακονέω)正是「執事」「僕人」的詞源,表明在神國中,蒙恩的人必然成為服事的人。

應用:我們蒙恩得救、得醫治,不是為了閒散,而是為了投身於神的使命中。你的「服事」是什麼?是愛人、見證、還是參與教會工作?

 

總結:從蒙恩到服事——生命的轉化

這段經文雖短,卻完整展現了:

  1. 穌的權柄與憐憫:祂勝過疾病,也體恤我們的軟弱。
  2. 門徒的榜樣:西門放下家庭跟隨耶穌,而耶穌反過來祝福他的家。這提醒我們:跟隨耶穌雖有代價,但帶來的卻是生命的轉化與豐盛。
  1. 醫治的整全性:身體得恢復,功能得重建,生命得目的——角色得恢復。

    弟兄姊妹們,請注意,耶穌的醫治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和目的!“熱就退了”不是故事的結局,“她就服事他們”才是!這告訴我們,耶穌拯救我們,不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健康、更成功的“消費者”,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剛強、更喜樂的貢獻者”。

    西門岳母的“服事”,就是她生命被醫治後的“目的”。這目的不是一套神秘難懂的計畫,而是一個全新的、感恩的生活方式:用被主觸摸過的手去觸摸別人,用被主扶起的身軀去服事他人。 你的“服事”也許不是在廚房,可能是在職場做光做鹽,在家庭中用愛心彼此包容,在社區中帶來溫暖。這就是被主重建後的生命目的!

 

結語

願我們今天都經歷耶穌「把手」的溫柔與「扶起」的大能,並以實際的服事來回應祂的恩典——因為真正的醫治,終將帶領我們走向愛與服事的道路。

 

願主觸摸你,興起你,使用你。阿們

 

Joy Shen

  |  ,

  |  Sep7,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