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頻1
音頻2
音頻3
作者:JOY | 喜力文化 JOY CULTURE
經文:《約珥書》1章;《以賽亞書》51章;《歷代志下》3章
親愛的弟兄姊妹,主內平安!
今天我們一同展開三幅屬靈的畫卷。它們分別來自《約珥書》、《以賽亞書》和《歷代志下》。這三幅畫,為我們拼湊出一條從絕望到盼望、從認罪到建造的完整歸回之路。
| 第一幅圖景:《約珥書》1章 —— 認清荒場的真相 |

首先,我們進入《約珥書》第一章。這裡描繪的是一幅令人窒息的荒場景象。
先知約珥向猶大發出警報:“酒醉的人哪,要清醒哭泣!……有一隊蝗蟲,又強盛又無數,侵犯我的地。”(珥1:6, 1:4-5)。蝗蟲過境,寸草不生,葡萄樹枯乾,無花果樹凋殘,禾稼毀壞,連獻素祭和奠祭的物都斷絕了(珥1:9-10, 12-13)。
這不僅僅是天災,更是屬靈光景的寫照。今天,我們的生命是否也正經歷這樣的“蝗蟲”?
- 工作的壓力像蝗蟲,啃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;
- 生活的憂慮像蝗蟲,吞吃我們內心的平安喜樂;
- 各樣的罪孽像蝗蟲,使我們與神關係的“出產”斷絕。
神藉著約珥呼喊我們,首先要做的,不是急於解決問題,而是 “清醒” ,是 “哀哭” ,是 “撕裂心腸”(珥2:13)。祂要我們正視屬靈的真相,承認我們靠自己已然破產,我們心靈的殿宇已成為一片荒場。
這是歸回的第一步——在神面前真實地承認:“我是一片屬靈的荒場。”
| 第二幅圖景:《以賽亞書》51章 —— 聆聽應許的呼喚 |

然而,神的話語從不讓我們停留在荒場之中。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光景時,神的應許便如晨光穿透黑暗。現在,請我們轉向《以賽亞書》第51章。
此時,以色列民正身處被擄的巴比倫,他們是亡國之民,是真正的“荒場”中的人。但神卻藉著先知向他們發出何等安慰和應許的話語!
“惟有我,是安慰你們的……我必以彩虹使雲蓋地,我就向我和你們所立的永約紀念。”(賽51:12, 參創9:13-15引申)神呼喚他們 “追想被鑿而出的磐石” (賽51:1),就是回想亞伯拉罕和撒拉蒙召的起初之恩;祂應許 “耶和華已經安慰錫安和錫安一切的荒場” (賽51:3),並且 “我的公義臨近,我的救恩發出” (賽51:5)。
弟兄姊妹,這是何等大的轉折!從《約珥書》的審判,到《以賽亞書》的安慰,向我們揭示了神的心意:
祂揭開傷疤,是為了施行醫治;祂讓我們看見荒場,是為了親自來重建。
當我們承認自己是荒場之後,神對我們說的話不是定罪,而是邀請:“你們這追求公義、尋求耶和華的,要聽我言!”(賽51:1)祂要我們將眼目從廢墟轉向祂自己——那位鑿出我們的磐石,那位立永約的神。
弟兄姊妹,当我们听到神说“惟有我,是安慰你们的”,我们的心被祂的爱触摸。此刻,让我们不要仅仅做一个听众,让我们一起用诗歌向这位安慰我们、召唤我们的神献上回应。请我们一同起立,唱《主,我愿单属你》,让这首歌成为我们共同的祷告。
請點擊鏈接進入敬拜:《主,我愿单属你》 (建议唱两遍,第一遍安静祷告,第二遍投入宣告)。唱毕,安静片刻,或由讲员/主礼人带领做一个简短的奉献祷告。
| 第三幅圖景:《歷代志下》3章 —— 投身忠心的建造 |

那麼,從荒場中聽見應許的我們當如何回應?《歷代志下》第3章給了我們一個具體而微妙的行動指南。
這一章詳細記載所羅門王在摩利亞山上建造聖殿的過程。他用了精金、香柏木、寶石,按照神聖的規格建造殿宇、至聖所、基路伯和柱子。
請注意,聖殿建在 “耶和華向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,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” (代下3:1參代上21章)。這個地點本身就是一個神學宣告:
阿珥楠的禾場,原是大衛犯罪、神的刑罰止息的地方,是一個因罪而帶來的“荒場”。而神竟指示,要在這同一片土地上建立起榮耀的聖殿!
這預表著我們的主耶穌,在祂代贖的十字架上,將我們的“荒場”變為與神相會的“聖殿”。
所羅門用金子、寶石建造有形的聖殿,而今天,神要我們用什麼來建造這屬靈的殿呢?
就是用你從『蝗蟲』(壓力、憂慮)手中奪回的時間來親近神;用你因信靠『應許』而得的平安去服事人;用你被救贖的生命見證那將荒場變為聖殿的上帝。
以下是具體的實踐方向:
第一,個人生命:建造“內殿”,恢復與神的親密
所羅門用精金包裹至聖所,你的內殿也需要神的同在來充滿。
- 劃定“金香壇”:固定的禱告時間:就像聖殿中的香壇一樣,每天劃定一個不可侵佔的15-30分鐘,關閉手機,專心禱告讀經。這不僅是“靈修”,更是向神獻上馨香的祭。
- 獻上“陳設餅”——穩定的神話語供應:每天固定閱讀一章聖經,不只是閱讀,更是思考“神今天通過這段話要對我說什麼?”讓神的話語成為我們每日的靈糧。
- 謹守“聖潔的界限”:如同聖殿有院子、聖所、至聖所的分別,我們的生命也需要聖潔的界限。省察並遠離那些蠶食我們屬靈生命的不良習慣、娛樂或關係,保護心靈的殿不受玷污。
第二,家庭生活:建立“祭壇”,傳承屬神的文化
我們的家應當是神同在的小型聖所。
- 建立“家庭祭壇”:每週至少一次,全家人一起讀一段聖經、分享代禱事項、一起禱告。可以從簡短的五分鐘開始,關鍵是持續和真誠。
- 讓家成為“說出恩言”的地方:有意識地用讚美、感謝和鼓勵的話代替抱怨、批評和論斷。讓家充滿“金燈檯”所象徵的溫暖、光明與真理。
- 實踐“彼此服事”:像祭司彼此配搭一樣,家人主動分擔家務,彼此服事。在具體的事務中活出基督的愛。
第三,職場校園:立起“見證的柱子”:發揮鹽與光的影響力
雅斤和波阿斯兩根柱子立在殿前,是堅定見證的象徵。
- 成為“誠信的工匠”:無論你的老闆或同事在不在,都保持誠實、可靠、卓越的工作態度。你這是在那位真正的“大老闆”——神——面前工作。
- 活出“和平的使者”:在衝突和壓力中,不參與議論,主動尋求和解與建設性的解決方案,讓人從你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智慧。
- 把握“隨時的關懷”:留意身邊有需要的同事、同學,一句真誠的問候、一次耐心的傾聽、一杯及時的咖啡,都是在為職場聖殿添磚加瓦。
第四,在教會群體中投身“身體的建造”,參與服事與團契
聖殿是由無數石頭和物件組成的,教會也是如此。
- 找到你的“位置”並服事:你是有恩賜的!無論是接待、讚美、打掃、教導、關懷,找到一個你可以參與服事的崗位,忠心地擺上,讓你成為教會這屬靈宮殿中一塊“活石”。
- 委身於“團契生活”:穩定參加小組,不是作為旁觀者,而是作為家人。敞開分享你的掙扎,也為他人的喜樂感恩、困難代禱,在彼此扶持中讓殿宇更加堅固。
| 結論 |
弟兄姊妹,建造不是遙遠的事,而是始於今天:
- 一個禱告,是為聖殿奠定根基;
- 一次鼓勵,是為牆壁添上金石;
- 一次誠信,是為殿柱注入堅穩;
- 一次服事,是為聖所點亮燈火。
不要輕看手中的工作,因為你每次忠心的行動,都是在用神所賜的“金子和香柏木”,為屬靈的聖殿添磚加金!
願我們不再停留於荒場的哀傷,也不止步於應許的安慰,而是起來建造,成為這個時代忠心的工匠。
願神引導我們每一步歸回的路,直到祂的殿在人間全然成就。阿們。